在2006年之前,企业还通过检查网络是否可达来判断最终用户是否可以访问业务服务。事实上,网络的可用并不表示最终用户就可以访问业务服务,还受各个应用的可用性和性能影响。企业现在需要的解决方案要能帮助他们快速排除性能问题,还要在问题影响到关键业务进程的时候能被解决。
因此,IT运维已经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向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的性能。
1. 监视应用性能对业务的影响
2. 提供用户体验
3. 只监视应用运行时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务交付的需要
虽然还有很多公司只是监视应用的运行时间,但是这越来越不能满足业务交付的需要,企业需要监视更多的性能指标,例如应用程序和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用户体验指数等,以此来衡量用户体验的质量。
当企业要就监视最终用户体验的时候,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就是怎样去监视用户体验?最终用户监视还没有形成标准,有很多的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形同的目标:
1. 从公司防火墙内外两侧监视用户体验
从技术角度上又两中方法监视业务性能:从内部监视业务的基础架构(服务器、网络、数据库、应用);从外部监视业务的性能。一般地,企业会从内部监视业务基础架构来实现应用管理的目标。但是这样不能监视用户从互联网访问应用的体验情况,企业会监视客户访问业务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应用。
2. 被动和主动监视
最终用户监视分成两类:
动态监视的技术方法就是周期性地模仿客户行为来访问业务服务,以此来获得应用和网络的响应时间。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主动监视更能实现监视的目标,能定位性能瓶颈,在问题影响到用户使用前解决问题。
3. 其他最终用户监视技术
基于客户端的监视:这种监视就是使用安装的客户端来收集访问速度和业务可用性数据。
基于用户使用习惯: 这个监视不监视应用的性能,而是获取用户的使用行为,隐藏IT和业务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应用性能和应用使用直接的关系。
1. 监视每个事务处理的响应时间
这要监视每一个事务处理过程,可以监视到那个事务处理影响到了客户满意度,而且这能真正地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反映应用性能。
2.监视和应用性能相关的业务指标
3. 监视基础架构的各层
只是监视用户体验还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快速的解决问题。就要监视基础架构的各层应用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4. 要防止问题影响到最终用户
5. 创建和实际使用一样的模拟动作
ManageEngine Applications Manager是在应用性能监视市场上很少能提供最终体验监视的解决方案之一。可以同时从防火墙内外两侧来监视监视用户体验。 通过模拟客户的实际动作监视业务的响应时间。并且在发现问题的时候生成告警,深入到基础架构各层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帮助你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体验问题并减少故障恢复时间。
它允许我们跟踪关键指标,如响应时间、资源利用率、错误率和交易性能。实时监控告警会及时通知我们任何问题或异常,使我们能够立即采取行动。
审稿人角色:研究与开发
Lexmark技术支持经理